静宁县“六子联动”打造乡村振兴全新样板

  • 时间:2023-12-29 17:54
  • 浏览次数:
  • 来源:平凉市乡村振兴局
  • 字体: [ ] [ ] [ ]
  • 分享:

按照中央和省市部署要求,静宁县抢抓国家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机遇,完善政策、细化措施,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全力防返贫、兴产业、美乡村、促增收、守底线,今年二、三季度荣获全市“经济高质量发展贡献奖”,10月成功举办中国苹果第二届产销峰会暨“静宁苹果”产业高质量发展大会,11月召开全省推进农村清洁能源建设暨改厕改厨现场观摩培训会议,入选农业农村部2023年农业现代化示范区创建名录,被纳入中央财政支持普惠金融发展示范区。

筑牢防返贫“底子”,动态监测真帮实扶。全面排查锁定返贫“风险点”。建立线上数据比对、线下入户核实的排查机制,每半年对全县农村人口进行集中排查、阶段性开展专项排查,全面掌握农户收支状况、“两不愁三保障”及饮水安全等情况,细致筛查风险人群,确保返贫致贫风险快速响应、快速消除。定期走访测算收入“增长点”。采取乡镇研判、村级交叉、日反馈、周通报4项措施,在农户“一键报贫”申报2日内完成乡村核查,5日内完成行业复核,对符合认定标准的监测对象在13日内纳入监测帮扶,同时针对突发严重困难户,畅通“绿色渠道”,24小时内完成识别、纳入,48小时内制定落实帮扶措施,目前动态监测对象3442户14906人。及时帮扶全面消除“隐患点”。坚持因户制宜、靶向施策,对1003户未消除风险对象,有针对性地落实教育、医疗、产业、就业和综合保障等措施,户均落实4.95项。严把风险消除标准和措施落实要求,定期开展风险消除实地评估认定,监测对象风险消除率70.86%。

开出兴产业“方子”,转型升级提质增效。提档创牌做优苹果产业。深入开展“十大转型提质”行动,建成静宁苹果科创馆、苹果苗木繁育组培中心等延链补链项目,成功入选国家农业品牌精品培育计划,被纳入国家苹果产业集群项目区,静宁苹果荣获2023“中华品牌商标博览会”金奖,品牌价值达161.3亿元。提标扩量做大红牛产业。积极实施饲草保链、良繁稳链、基地固链、循环延链、转化补链、流通强链“六大工程”,建成昊康牧业、锡航农业2个万头肉牛养殖基地,创建原安等万头养牛示范乡镇6个、界石铺崔岔等养殖示范村30个,改扩建养殖小区20个,目前牛饲养量达14.8万头、出栏5.3万头,牛产业全链产值达18.2亿元。提能升级做强蔬菜产业。秉持绿色有机发展方向,科学谋划“三线三区”布局,建成司桥北坡等设施蔬菜生产基地6处、日光温室267座、塑料大棚1054座,蔬菜种植稳定在9万亩以上,产量13.5万吨、产值3.65亿元。

扎紧保安全“袋子”,片带开发稳产保供。突出粮食安全。认真落实“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打造万亩示范带11处、千亩示范点26处,推广种植旱作农业85万亩。采取督促农户复耕复垦、纳入产业片带盘活、委托代种流转托管、村集体代管助耕“四个一批”举措,整治撂荒地7.58万亩。突出丰产增收。强化科技支撑、主攻单产、复垦套种等措施,推广冬小麦膜侧宽幅匀播20万亩以上,建成高标准农田38.86万亩,组织复种杂粮作物3万亩。突出扶持服务。精准发放耕地地力保护补贴资金,积极推进果、牛、菜等16个品种承保工作,向12个乡镇购置发放打捆机等131台套,集中开展玉米病虫害防治、机耕等托管服务2万亩。

打造高颜值“村子”,建管并重彰显特色。因村施策优规划。综合考量村庄区位、人口、产业、资源等因素,科学编制行政村“一村一策”年度计划181个,编制完成集聚提升、城郊融合等发展类村庄规划145个。点面结合强引领。整合各类资金3.62亿元,精心抓建雷大兴坪等乡村振兴示范村94个,建成农村公路2921公里,改造农村电网1713公里,实施农户改厕53832座。深入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工程,建成“清洁村庄”示范村238个。创新治理激活力。积极推广“数字化”治理,实施“党声传万家”项目,对342名村(社区)党组织书记履职、奖惩情况进行县级备案,传导责任压力。规范运行“巾帼家美积分超市”81家,培育贾河“家门口驿站”、八里小山“村民说事”等乡村善治亮点,打通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

拓宽促增收“路子”,多元互促融合发展。三产并进稳增收。围绕打造百亿级苹果、十亿级红牛、五亿级蔬菜三大主导产业,培育龙头企业61家,合作社1423家,家庭农场1746户,带动脱贫人口经营性收入增长4480元。扩大就业促增收。年内输转城乡劳动力9.5万人以上、创收超25亿元。培育壮大冷链物流、电子商贸企业329家,扶持培育德美地缘、常津公司等57家农民工返乡创业主体,规范运行乡村就业工厂(帮扶车间)83个,带动就业创业7.2万人。政策兜底保增收。大力推广“国有平台公司+龙头企业+合作社+基地+农户”的发展模式,创建市县示范性家庭农场33家,市级“百强”合作社16家,培育发展规模经营主体518家,形成“土地流转收入+营销收入+劳务收入+入股分红”多元增收渠道,进一步筑牢了防返贫防线,保障了群众增收。

建强能带富“班子”,示范引领筑牢堡垒。提升组织凝聚力。大力实施村级组织活动阵地达标提质工程,确定书记领航项目120项,整顿软弱涣散党组织13个,优化提升村(社区)阵地25个,培育乡村振兴好书记48名、担当作为好书记1名,新发展党员265名,村级阵地实现标准化全覆盖。提升人才吸引力。严格落实村干部和党员“积分制”、帮扶干部“滚动式”管理措施,深入实施“归雁工程”和“一产业领域一人才工程”,依托静宁苹果产学研基地、红牛产业技术创新人才培训基地等平台,引进院士专家、“头雁”14名,为农业产业发展提供智库支撑。提升经济保障力。深化农村综合改革,深入开展农村集体资产大清查管理大提升收入大提高行动,全力打好村级集体经济“破十”攻坚战,前三季度全县村集体经济总收入6132.36万元,村均收入18.42万元。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