津甘创新“四链机制” 持续深化“津陇共振兴”产业合作

  • 时间:2023-03-14 11:30
  • 浏览次数:
  • 来源:国家乡村振兴局
  • 字体: [ ] [ ] [ ]
  • 分享:

摘 要

天津市与甘肃省聚焦产业合作,以“津陇共振兴”(原“津企陇上行”活动)为平台,以做优“服务链”、做强“品牌链”、做大“产业链”、做长“情谊链”的“四链机制”为抓手,成立产业合作专项工作组,建立产业合作专家队伍,共建省市县三级产业合作联动机制,有序推动东部产业向西部梯度转移。2019年至2021年,津甘连续三届举办“津企陇上行”活动,累计签约项目168个,合作总额441.1亿元,其中已完成和正在实施的项目152个,实际到位资金148.31亿元,成为津甘协作的特色品牌,为甘肃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和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提供了有力支持,也为天津企业转型发展拓展了新空间。

天津市与甘肃省在实施新阶段东西部协作过程中,聚焦产业合作,以“津陇共振兴”(原“津企陇上行”活动)为平台,以做优“服务链”、做强“品牌链”、做大“产业链”、做长“情谊链”的“四链机制”为抓手,深挖双方资源禀赋和比较优势,有序推动东部产业向西部梯度转移。在“津企陇上行”活动的基础上,突出向促进乡村振兴、推动区域协调发展转型升级,打造“津陇共振兴”合作交流洽谈大会新品牌,连续4年累计签约项目244个,合作总额553亿元,其中已完成和正在实施的项目152个,实际到位资金150.61亿元。

一、做优“服务链”,构建多维协同发展体系

(一)健全产业协同机制。津甘两地共同建立省、市、县三级产业合作联动机制,成立产业合作专项工作组,系统谋划产业梯度转移工作,“一对一”跟踪服务签约企业,联手解决难点堵点问题。注重参与主体的深度融入,构建起各有定位、各具专长、各显功能、优势互补的协同链条,围绕产业融合发展的各个环节,加大产业转移、项目协同工作力度。

(二)强化协作资金支持。出台财政援助支持资金、产业引导扶持资金等政策,引导带动一批东部企业到西部地区落户发展,全力配合甘肃实施现代丝路寒旱农业优势特色产业三年倍增行动。制定出台东西部协作产业合作专项资金管理办法,激励支持企业自觉联农、主动带农,支持甘肃乡村特色产业发展。

(三)建立产业合作智库。邀请天津市各大高校和科研院所的知名专家学者和各行业企业家,组建咨询专家委员会,召开亚布力中国企业家论坛乡村振兴分论坛、“三北”地区产业合作论坛等活动,委托专业咨询机构编制《天津市东西部协作和对口支援战略合作产业目录和项目库》,为中长期产业产业合作战略规划和政策研究提供咨询建议。

二、做强“品牌链”,夯实产业合作平台价值

(一)打造协作品牌。将“津陇共振兴”纳入“兰洽会”系列活动,组织“津企行”系列衍生活动,举办“津诚所至 协作同甘”东西部协作产业节、“津企天水行”暨政企座谈推介会、“民营企业西部行”、企业家投资恳谈会等活动近百场次,放大品牌联动和叠加效应。向其他帮扶地区延伸推广“津企和田行”、“民企西部行”等活动,累计为“三区三州”引进产业合作项目163个,签约投资额141亿元,到位金额78亿元。

2022年“津陇共振兴”合作交流洽谈大会参会企业项目签约。

(二)畅通产销渠道。加强天津市各大超市、平台企业和农产品交易市场与甘肃对接,引导建立长期稳定的供销关系。搭建天津消费帮扶线上服务平台,建立“公开产品价格、鼓励市场竞争”机制,引导消费帮扶经销商提质降价,目前天津有近30万消费者、4500多家企业在平台注册,2021年在平台完成采购帮扶产品7.2亿元。推广直播带货帮扶模式,女排明星公益排球赛暨甘肃农特产品带货直播活动,开展网络营销师孵化,推进津甘基于短视频直播带货生态的共同富裕基地建设。

(三)强化科技赋能。推广“津科帮扶”在线咨询服务平台,健全省际间科技特派员制度,津甘联合认定科技特派员257名,服务覆盖甘肃特色主导产业。推广“专家工作站+示范基地”“科技特派员+科技项目”等科技帮扶模式,组织种植大户、脱贫户、合作社等进行产业规范化、标准化培训,培育壮大西部的技术研发基地,实施创新链整合发展战略,将产业链附加值最大限度地留在当地。

三、做大“产业链”,促进区域协调发展

(一)优化全产业链布局。发挥天津资金、技术优势,支持甘肃打造全产业链特色产业,优化升级产业结构,做大做强传统产业。围绕助力提升农产品加工业,引导天津食品集团下属嘉立荷牧业集团与武威市凉州区政府签订奶源基地建设项目,总投资9亿元,为当地新增300个就业机会,消化周边农民5万亩全株玉米和2万亩玉米秸秆,打造农牧结合和高效生产的样板。支持京东集团在甘肃投资建设“亚洲一号”,构建高质量现代流通体系,加强电商主体培育和电商人才培训,提升对特色产业的支撑服务水平。

天津食品集团投资10亿元在武威市建立的嘉立荷(甘肃)牧业有限公司。

(二)推动区域合作升级。发挥天津港口对外开放优势,天津港集团主动拓展甘肃节点城市的中转业务,深化与兰州、天水等国际陆港合作,支持天津港口型和甘肃陆港型国家物流枢纽通过市场化方式,开展进出口贸易和运输服务合作。举办“乡村振兴 携手同行”等推介活动,支持开通天津至夏河航线,在全市推广平凉、天水等11条旅游线路,依托直播网红深度推广当地旅游资源,助力甘肃实现旅游综合收入超8亿元。

(三)锚定“双碳”优势互补。两地签署《清洁能源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开展绿色新能源合作。天津滨海光热与中国华电集团共建新能源发电基地,每年实现二氧化碳减排197万吨;天津泛亚远华新能源公司与榆中县签署盛阳200兆瓦农光互补项目,利用4000亩向阳荒山建设光伏电站;安捷物联科技公司通过电力调峰服务,可每年为兰州铝业、腾达西北铁合金等企业节省电费7亿元。

四、做长“情谊链”,健全联农带农机制

(一)健全利益联结机制。依托“津企陇上行”,汇聚“组团式”“集团式”东西部企业协作发展势能,推动势能、效能的双重转化,健全农民分享产业链增值收益机制。建立落地企业联农带农奖补机制,加强龙头企业、优势企业引导扶持,激励企业通过农村劳动力吸纳就业、托养托管、产品代销、入股分红、以工代赈等方式主动联农、自觉带农,推动产业良性集约发展、农民持续稳定增收。

(二)激发产业带动效应。天津物宗园公司在镇原县投资建设15个“村社合一”肉羊养殖合作社,配套建设畜牧盐研发、精深加工项目,探索形成“一地生四金”(租金、薪金、股金、红利)的增收模式。天津港峰门窗公司在灵台县建设年产30万平米节能门窗生产加工基地项目,带动周边6个村每年增加村集体经济收入40万元以上。天士力集团整合控股甘肃本土企业中天药业,种植中药材近10万亩,建立起19个帮扶项目基地和乡村就业工厂,通过“公司+合作社+脱贫户”等模式带动上万人增收。

天津港峰门窗公司在灵台县建设年产30万平米节能门窗生产加工基地项目。

(三)动员企业履行责任。云账户公司捐赠1000万元助力天津启动“防返贫”资金池,并向甘南州捐赠200余万元支持疫情防控工作。大禹节水公司积极向甘肃酒泉、金昌、平凉等市推广农村生活污水处理的“武清模式”,捐赠节水灌溉设备解决1200多亩蔬菜种植用水问题。天士力集团捐资援建镇原县华夏未来天人智慧幼儿园,总投资逾5000万元,能满足12个教学班、近400名学生的教学需求,是镇原县理念最先进、教育最优质、设施最齐全的幼教机构。

天士力集团向镇原县捐赠的投资5000万元的华夏未来天人智慧幼儿园。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