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省通过建立“六个长效机制” 为乡村振兴提供坚实健康保障

  • 时间:2022-07-12 10:48
  • 浏览次数:
  • 来源:甘肃省乡村振兴局
  • 字体: [ ] [ ] [ ]
  • 分享:

甘肃省始终坚持优化医疗卫生服务链条和体系链条的工作思路,在脱贫攻坚期内打出了一套套“组合拳”,啃下了一个个“硬骨头”,全面完成健康扶贫底线性任务,实现贫困人口有地方看病、有合格医生看病。脱贫攻坚取得决定性胜利后,甘肃省卫生健康系统持续坚持优化“两个链条”的工作思路,坚定不移贯彻新发展理念,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和新时代卫生健康工作方针,通过建立“六个长效机制”巩固拓展健康扶贫成果,深入推进健康乡村建设,推进巩固健康扶贫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为推进全面乡村振兴建设,提供坚实的健康保障。

结合实际建立动态监测机制,增强基本医疗公平性可及性。

全面落实“四个不摘”要求,制定《甘肃省健全防止返贫动态监测和帮扶机制工作方案》,按照甘肃省基本医疗有保障标准,动态监测脱贫地区县乡村三级医疗机构和合格医生分类达标情况。动态预警可能出现的风险隐患,及时反馈、督办并整改销号。以督办单、电话核实、抽查暗访等方式“点对点”预警反馈、督办调度、及时发现并解决问题,并且对监测对象信息、签约服务、医疗服务能力建设等异常信息数据进行专项督办,持续夯实动态监测和基层工作。全省75个脱贫县应建的行政村卫生室、乡镇卫生院和县级公立医疗机构全部达到建设标准并配备合格医生,确保基本医疗有保障稳定实现,基本医疗公平性、可及性不断增强。

综合防治建立健康“有人管”机制,保障人民群众健康权益。

优化疾病分类救治措施,推进慢性病综合防治,加强妇幼、老年人、残疾人等重点人群健康服务,持续做好农村妇女,宫颈癌、乳腺癌和免费孕前优生健康检查项目,实施儿童营养改善和新生儿疾病筛查项目。加强艾滋病、结核病防治工作,有效遏制艾滋病等重大传染病的流行。深入实施尘肺病等职业病综合防控和癌症、心血管疾病等早期筛查和早诊早治。

固强补弱建立提升基层能力机制,不断满足群众健康需求。

继续开展三级医院对口帮扶,在已覆盖23个国家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三级医院对口帮扶的基础上,持续推进覆盖16个省级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力争实现三级医院对口帮扶工作覆盖重点帮扶县。推进县域心电、影像等中心与乡镇卫生院的设备互联互通,引导优质医疗卫生资源扩容下沉,远程医学信息平台已覆盖省、市、县、乡四级医疗机构,二级以上医疗机构均已实现超声影像检查结果互认,促进了“乡检查、县诊断、乡治疗”诊疗模式实现。大力开展“优质服务基层行”活动,乡镇卫生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已有668家达到国家基本标准,有123家达到国家推荐标准。

立足长远建立促进健康发展机制,不断提高人民健康水平。

甘肃省紧盯提升人民健康水平的主要影响因素,从健康促进、爱国卫生和家庭自救方面综合施策,构建促进人民健康发展的长效机制,着力实现以“以治病为中心”向“以人民健康为中心”转变,让群众共享健康发展成果。一是建立健康促进长效机制,全面实施健康知识普及、合理膳食、全民健身、控烟、心理、环境等健康促进行动。广泛开展自我保护少出门、活动出行戴口罩、日常生活勤洗手、环境卫生常保洁、房间居处勤通风、公共场所多消毒、走亲访友要减少、外来人员不留家、聚餐聚会少举行、野生动物不食用等10项常态化疫情防控科普宣传,切实提升居民健康素养水平。二是建立爱国卫生运动长效机制,发挥爱国卫生运动文化优势与群众动员优势,增强农村群众文明卫生意识,革除陋习,养成良好卫生习惯和文明健康、绿色环保的生活方式,引导农村群众主动参与到改善生态环境中来。省级卫生乡镇(街道)已达到556个,省级卫生村已达到1420个。三是建立家庭应急自救互救长效机制,面向机关、事业单位、社区、学校和公安、消防、应急等行业,普及推广有机磷中毒、急性心肌梗死、脑出血、脑梗塞、呼吸心跳骤停、煤气中毒、气道异物、触电、烧烫伤、关节扭伤等十种突发疾病应急自救方法,促进广大民众了解掌握意外伤害自我救护基本知识和技能,增强社会大众自救互救意识,提高家庭应对突发灾难和意外伤害的能力。(作者:魏建伟)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